服务热线:

【48812】“颁衡量而全国大服”:衡量衡有多重要?

产品详情

  咱们在学习和日子中,常见直尺和软尺、带有刻度的杯子,以及杆秤和天相等。这些计量用具前史悠远持久,可追溯到上古时期。

  咱们能够随口说出,不少与衡量衡单位有关的成语,如:一丝一毫,鞭辟入里,升斗小民,不相上下,危如累卵等等。

  可是,古代的衡量衡单位,比这些成语杂乱得多;衡量衡的效果,也重要得多。先看一个前史故事:

  战国时期,齐国计量粮食的单位,分别是升、豆、区、釜和钟。4升为1豆,4豆为1区,4为1釜,10釜为1钟,即1钟为640升,这是齐国“公量”。齐国后期苛捐杂税,大失民意,大夫田氏想取而代之。为收卖民意,田氏另设“家量”:5升为1豆,5豆为1区.....1钟为1000升。在借给大众粮食时,就运用家量,当大众还粮食时,则运用公量。这样,大众向田氏5升粮食,只需还4升......借1000升,只需还640升。此举大受大众支持。公元前386年,田氏强逼齐康公退位,并自立为齐国国君。

  这个前史事件被称为“田氏代齐”。其中田氏巧用衡量衡,起到了一个不小的效果。

  在古代,小到大众的日常日子,如缝制衣物,制效果具,产品生意等等,大到国家的工作,如收纳税赋,建筑城池,制作武器等等,不能脱离衡量衡。在衡量衡得到遍及运用的过程中,逐渐成为了控制的标志。据《礼记》记载,周公曾“颁衡量,而全国大服”。衡量衡的紊乱与一致,往往也体现出国家的紊乱与一致。

  衡量衡大约发生原始社会晚期。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出土的一组陶质量具,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量器,距今已有五千多年。

  我国上古公民,从原始的收集、打猎,开展到了耕织、蓄畜的日子方式,并积累了长短、巨细以及多少等概念。跟着私有制的发生,有了剩余产品之后,发生了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活动,这为衡量衡的发生,供给了社会条件。

  据《史记》记载,开始是由黄帝创立了五量:度、量、衡、亩、数。开始的衡量衡单位,都与人体相关。例如:

  跨步定亩:单脚迈出一次为跬,双脚相继迈出为步。跬是丈量土地面积的最小单位,两跬为一步,二百四十步为一亩,等等。

  但由于人与人的身体各不相同,高矮胖瘦,四肢巨细长短也不同,所以这个与人体相关的单位,其实很不规范。直到大禹治水,运用了“规则”和“绳尺”作为丈量东西,并以自己的身长和体重,作为长度和分量的规范。这是最早的衡量衡法定单位。

  古代的长度单位,有寸、咫、尺、丈、寻、常、仞、引、丈等。尺是长度基本单位。后来又有了分、厘、毫、秒、忽等小单位。一向到清未,长度小单位终究定为毫。

  古代的容量单位,有溢、掬、升、斗、斛、豆、区、釜、钟、龠等。升是容量基本单位,斗和斛为有用单位。还有粟、圭、抄、撮、勺等小单位。

  古代的衡器即杆秤,秤锤称作“权”。权的分量单位有铢、两、斤、钧、石五种。在两以下,还有钱、分、厘、毫、丝、忽等小单位。到了宋代,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石、钧、斤、两、钱、分、厘、毫、丝、忽,并一向沿袭至明清。

  衡量衡还分十进制和十六进制。度和量是十进制,但衡是十二进制,如成语“不相上下”,为什么不是五两?是由于古代一斤是十六两。

  以量器的单位为例:齐国是升、豆、区、釜、钟;赵国是溢、升、斗;魏国是半斗、斗、钟;秦国则是升、斗、桶 。

  以1尺为例:当今的1尺长33.3厘米,但在商朝,1尺约为16-17厘米;周朝与秦朝,约为23厘米;两汉时期,约为23~28厘米;隋朝,约为25厘米;唐朝,约为30厘米;宋朝,约为31厘米;明清两朝,规范分好几种,以营造尺为规范,都是32厘米。

  以1升为例:当今1升为1000毫升,但在战国时期,楚国约为226毫升,齐国约为200毫升,赵国约为175毫升;秦国约为190-200毫升;隋唐辽宋时期,约为600~660毫升;明朝约为1022毫升;清朝约为1035毫升。

  以1斤为例:当今1斤为500克,但在春秋时期,约为251克;秦汉约为258克;隋唐约为680克,明清约为590克。

  由此可见,我国前史上衡量衡是十分杂乱与紊乱的,这对大众日常日子和工商业的开展带来非常大的不方便。所以,衡量衡的一致,就显得十分重要。

  公元前344年,商鞅变法期间,制作了一个铜方升,上面刻有铭文:十六尊五分尊之壹为升。尊便是寸,规则了秦国1升的规范(约当今200毫升)。此外,商鞅还一致了斗、桶、权、衡、丈、尺等衡量衡。计量用具的规范和规范化,为后来秦始皇一致衡量衡奠定了根底。

  秦始皇一致全国后,推广“一法度衡石丈尺,车同轨、书同文”,公布一致衡量衡诏书,拟定了一套严厉的办理准则。

  秦始皇一致衡量衡,代代沿袭,对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展,发生极端深远的影响。

  后来的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等几个时期,衡量衡准则屡次堕入紊乱状态。直到隋朝树立后,衡量衡再度得到制一。

  唐宋时期,计量单位由非十进制的两、铢、累、黍,改为十进制的两、钱、分、厘、毫。

  明末清初,跟着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,,带来了西方科学技术,也带来了衡量衡的新概念。

  1915年北洋政府发布《权度法》,规则权度分为营造尺库平制(甲制)与世界权度公制(乙制),以铂铱公尺与公斤原器为规范。甲制长度以营造尺1尺为单位,分量以库平1两为单位;乙制长度以1公尺为单位,分量以1公斤为单位。但由于两制换算繁琐,难以推广,衡量衡紊乱的局势得不到改动。

  民国政府建立后,于1929年发布了《衡量衡法》,推广公制和市制,选用“万国公制”为规范,便是1公升=1市升,1公斤=2市斤,1公尺=3市尺。这个计量规范含义严重,沿袭至今。

  1949年新我国建立,我国衡量衡开展也进入了新时代。1952年,我国引进了一批计量基准器和规范器,作为国家的计量基准和规范。并出台了《中华公民共和国衡量衡办理暂行条例(草案)》,我国衡量衡准则,敏捷得到了康复和一致。

  1953年,已有两千多年前史的“衡量衡”一词不再沿袭。长度、容积和分量这三种量,被归入“计量”中。

  1985年,我国公布了《计量法》,并加入了《世界法制计量安排条约》,成为世界法制计量安排成员国之一。

  古代的“衡量衡”,开展到今日的“计量”,仍然在公民日子、出产交易、科学技术、国防建设等重要范畴,起着严重的效果。

  长度基本单位,当代用“米”,而在古代,长度单位也与粮食相关。古人以长度为9寸长的黄钟律管,选用中等巨细的黍子,横排90 粒为黄钟律管之长,100粒恰合一尺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